病例共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时间: 2025-05-01 13:02:47 | 作者: 2~8℃医用冷藏箱
产品介绍
患者男性,26岁。患者2020年确诊HIV,服药依从性好。患者1周前无显着诱因呈现咽痛,为持续性肿痛,进食后加剧,感咽部异物感,吞咽梗阻感显着,夜间盗汗,伴全身乏力、纳差,偶有咳嗽,活动后细微气促,无畏寒、发热、胸闷胸痛、咯血等不适。自行口服头孢呋辛酯医治无缓解。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咽部黏膜充血,右侧扁桃体Ⅲ度肿大,可见灰白色物质附着,左边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化脓点。胸部CT:右侧口咽部增多软安排密度影,密度不均,鸿沟欠清,右侧颈内静脉淋巴结上、中、下及颈后三角淋巴结组增多结节状软安排密度影,内部密度欠均匀,部分与附近软安排分界欠清。辅佐查看: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阳性,EB病毒DNA3.33x104(copies/ml)。临床开始确诊:感染性病变?肿瘤?行咽部肿物病理活检以清晰确诊。病理确诊: 咽扁桃体肿物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组化: CD20、CD3、CD5、CD30、CD79α、CD19、Bcl-2、CD10、Mum-1、EBER阳性,PAX-5(散在+),Ki-67(+70%),CD56、CMV、Bc1-6、C-myc。特别染色:抗酸、六胺银、PAS阴性。
IM为自限性疾病,大都预后杰出,对患者予以对症支撑医治为主,现患者咽痛症状已缓解,阵发性咳嗽、咳痰,细微乏力、盗汗,双侧扁桃体无显着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造成的的一种首要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型外周血特征为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添加。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大都预后杰出,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量可呈现嗜血细胞综合征等严峻并发症,需求细心评价和随访。
临床特色:患者多为儿童或青年,病程短。90%-100%的病例有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显着。约50%的患者扁桃体有灰白色渗出物,约25%的患者上颚有瘀点。80%-95%的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劳累,但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脾脏肿大发生率为35%-50%,肝脏肿大发生率为45%-70%,眼睑水肿发生率为15%-25%,皮疹呈现率为15%-20%,体现多样,可为红斑、荨麻疹、斑丘疹或丘疹等。大大都情况下,临床体现及EB病毒血清学查看就可以确诊IM,而病理活检的最大的意图是扫除淋巴安排来历肿瘤。
安排病理学:显微镜下,IM患者的劳累淋巴结和其它淋巴器官因为结构损坏,可与恶性淋巴瘤混杂,体现为小梁、被膜和淋巴结外脂肪滋润。淋巴滤泡、滤泡间区和淋巴窦均有病变,其安排病理学改动因病程而异。前期体现为淋巴滤泡增生,单核样B细胞集合和上皮样安排细胞反响,似弓形虫病性淋巴结样改动。滤泡间区增生,在小或中等巨细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布景上见一些免疫母细胞散在散布,呈斑斓构象。有时可见RS样细胞。窦敞开,其间见单核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等。这些形态学特征假设渐渐的呈现在者或免疫抑制者,则会分外明显。坏死也或许会呈现,常为灶性,但免疫缺点患者可呈现很多坏死。
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滤泡间区的免疫母细胞多表达B细胞符号,布景中的小淋巴细胞中CD8+细胞多于CD4+细胞。免疫母细胞,包含RS样细胞常表达CD30,但不表达CD15抗原。一般不存在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性重排。EBER-1/2原位杂交显现滤泡间区的大大都免疫母细胞为核阳性。
辨别确诊:(1)其它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样淋巴结病变: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相关的病原学查看十分重要,别的,临床及病理查看缺少EBV感染征象、嗜异性凝聚实验阴性等,可扫除IM。(2)弓形虫病性淋巴结炎:以反响性滤泡增生、窦内单核样B细胞集合以及簇状或单个上皮样安排细胞侵吞或滋润滤泡生发中心为其形态学特征,而滤泡间区累及则罕见。弓形虫的血清学查看有助于该病的确诊。(3)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充满大B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相关的差异确诊。(4)霍奇金淋巴瘤:包含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以及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