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实现新老交替困难不少吸引新鲜血液加入已迫在眉睫!
时间: 2024-12-12 22:33:01 | 作者: -25℃医用低温冰箱
产品介绍
现在不少人都能听到各级都在推行干部年轻化,尤其是在基层一线——村里。我想说的是,村里推进村干部年轻化,这是大势所趋,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抓紧时间推进。因为如果再拖下去,现有高龄村干部到龄退休的话,马上就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这对于开展好农村工作以及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不利。
现有的很多村干部老龄化都严重,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小编老家的一个偏远乡镇,总共才8个村居,居然有6个村支书年龄在50岁以上,有几个还是57、58岁左右。这些相对高龄的村干部还想继续干到退休来,因为现在退下来,面临一时找不到工作,而且还需自己交社保的问题。所以说,位置没腾出来,一时还不好更换。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群体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跑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去了。也就只有在过年期间的那几天,能看到更多一些青年面孔,平时留在村里的大多以老人家为主。
这就给村干部的选择范围出了难题,因为不可能去选择一个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来当村干部。即使,马上叫回来的话,也得花时间去培养的。不然很多人莫名回来当村干部,究竟要做哪些工作、怎么样开展工作都会不知道。
其实村干部的工资真的不高,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可能支撑得起过高的收入。正是因为待遇不高,导致很多农村青壮年群体不愿意回乡来当这个村干部,宁愿选择外出务工。哪怕有一些回来了的,几年之后也非常容易流失掉,又外出务工去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待遇太低。
伴随着上面这么多坏因,现在对于村干部的能力素养要求反倒慢慢的升高。因为新形势下,很多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内容都已发生了改变。最 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各个村委会都有电脑、互联网,现在的村干部肯定得学会用电脑,得有文化才行。
此外,现在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有没有服务群众、为群众办事的能力,这个成了很重要的因素。
面对村干部正常更替的困难和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及早谋划部署村干部选人。既然不好选人,那就得提前谋划、从早部署。多花时间精力去选择,去择优选配。村干部群体确实关系到基层的长远发展,这个群体很重要。选得好不好,甚至能够关系到一个村的发展。
2、扩大村干部后备选择范围。拓宽视野,选贤任能就显得很重要了。现在很多村子确实出现了人口外流,甚至是空心化的趋势,但是那些外出了的群体,不少都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可以从这些在外面混得相对不错的人,动员他们回来担任村干部。这样的人,一种原因是更有代表性;另一方面,也更有能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3、着力锻造培养年轻村干部。村干部的选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任何一个干部的成长都是这样,都需要一些时间的沉淀、艰难险阻的磨炼,只有这样,方能百炼成钢。这也倒逼我们要提前去选择这样的好苗子,先从一般村干部做起,慢慢培养堪当大任。
4、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水平。虽然各级财政都非常紧张,但是我觉得对待基层还是需要多一份关爱。最 起码要保证好村干部的待遇水平,现在的监管越来越严,对村干部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如果基本的待遇都保障不了的话,那指望去择优配强是不太可能的。
5、解决村干部的后续出路问题。除了待遇留人之外,还得努力去解决村干部未来的出路问题。现在各级地方也意识到了这个,时不时会拿出事业编制甚至是领导职数,给合乎条件的村支书报考。其实这一招还是很符合基层实际的,让很多村干部看到了希望,能够更有干劲去做好工作。除此之外,对那些一般村干部以及考不上编制的村干部来说,还需要更加多的途径去帮他们解决出路。
网络上对于村干部群体的误解还是太深了,其实村干部也不容易。既要努力工作,还得承受委屈,真的是“流汗又流泪”。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更深入、全 面、客观地去看待村干部群体,多一份理解。
村支书一个月两千多,村两委一个月一千多,没有五险一金,没有一点保障,用什么去说服有能力的或者年轻人来当村干部?
做为一个过来人,建议不要当村干部,特别是两委委员,干到老,退休无一分钱的保障,比低保户还不如。
评说基层,解读农村 扎根基层多年的工作人员,用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
上一篇:博晖立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