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地推动中国这样的领域的研究水平”冷泉港亚洲首场会议召开今年将举办24场_-25℃医用低温冰箱_bob电竞_bob电竞体育平台登录_bob电子游戏平台

“极大地推动中国这样的领域的研究水平”冷泉港亚洲首场会议召开今年将举办24场

时间: 2025-04-15 13:29:39 |   作者: -25℃医用低温冰箱

产品介绍

  3月14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遗传系的卢俊教授在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讲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RNA报告后(主题:),台下近10位中外学者先后走到话筒前,与之提问交流,对他刚介绍的报告内容兴趣浓厚。

  初春的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繁花点点、阵阵清香,站在楼上可俯瞰整个独墅湖,会场中心设计如同苏州园林,恬静典雅,很适合潜下心来交流学习。

  至于组织者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的会议?论坛组织者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叶一泓表示,“因为非经典分泌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有很多没有被探索过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领域有巨大的商业发展前途,包括和很多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能够适用于临床诊断的biomarker development。虽然有很多人都有兴趣,但这样的领域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会议。”也因为这一次会议,叶一泓专门回一趟中国,会议结束后他就要启程回美国。

  此次会议共五位组织者,除了叶一泓教授之外,还有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教授Wei Guo、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Min Goo Lee、海德堡大学生物化学中心主任Walter Nickel以及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张敏。

  会议邀请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 CRG) 主任、资深研究员Vivek Malhotra、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立等资深学者,就非经典蛋白分泌机制、胞吐、细胞外囊泡、新细胞器迁移体(Migrasome)的机制与功能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组织者还透露了如何组织这场会议。“我在疫情后通过他们的网站联系了冷泉港亚洲。那时冷泉港亚洲很多时间是空的,我给他们讲叙了这个会的重要性,它会极大推动这样的领域发展,另外这个新领域很多做的好的科学家都在中国,这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使之成为领导世界的一个领域。特别高兴冷泉港亚洲认同了我的提议”。叶一泓教授表示,“我按照他们要求组建了一个5个人的组委会. 大家一起商量,决定会议的议题范围, 并讨论出七位分论坛主席(session chair). 他们再进一步推荐各自小领域的专家做为speakers.  就这样完成了这一个项目。”

  此次会议持续近一周,实际上这也是冷泉港亚洲会议的特色之一,一般是从周一下午开始,直至周五中午结束,历时近一周的时间。期间还有游历书香底蕴浓厚的苏州古城环节,让大家在紧张的学术交流之余放松身心,除此以外还有鸡尾酒、宴会以及下午茶环节,让与会者有充分交流的环节,墙报展更是让年轻的学者与中外资深学者近距离交流互动,有可能为他们的下一步研究提供灵感和思维的火花。

  至于此次会议有何亮点和特色,论坛组织者之一、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张敏表示,“最令人难忘的是学术上的深度交流,以及中美欧韩多国文化的交流。”

  “与国内会议不一样的是,会场、墙报交流和bar都非常国际化,可直接连外网,给国外学者带来了便利,会议的学术价值很高,纯粹的科学讨论。”张敏补充道。

  2025年,冷泉港亚洲会议预计将举办24场学术会议,主题从结构生物学、膜蛋白再到RNA治疗前沿、衰老以及AI&生物学均有涉及,涵盖了当下生物领域几乎主要的研究方向,从基础科学(如酵母遗传学)到转化医学(如RNA疗法)的前沿方向,吸引国内外学者参与。

  每个会议组织者几乎是各自知名学者或资深专家,如曹雪涛、颜宁、时松海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会议组织者中都有国外学者参与,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Lalita RamaKrishnan、美国罗切斯特大学Lynne Maquat等,来自日本、韩国组织者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凸显冷泉港亚洲推动区域科研合作的定位。

  可以说,冷泉港亚洲是中国国内最为国际化的学术会议,而且维持的时间最长,它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与欧美以及四周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学者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回望一下历史,这里曾接待过数位诺奖得主、国内外资深学者以及学术新秀。硕博士生不用出国就能听到同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还能轻松地遇到同领域大咖,交流学术问题。

  除了学术会议,今年还有8场培训课程,时间大多分布在在6-8月份,主题涵盖神经科学中的先进成像技术、计算神经科学、计算基因组学等。

  至于为何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动?这是因为“科学是国际性的,这次有很多国外的讲者,面对面交流使讨论更充分了”,张敏研究员表示。

  冷泉港亚洲(CSHA)是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SHL)在亚洲的分支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在苏州。作为全世界顶尖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教育学习管理机关之一,冷泉港实验室以其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癌症研究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闻名(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James Watson曾长期在此工作)。冷泉港亚洲延续了这一传统,旨在推动亚太地区的科学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培训班和教育活动,搭建东西方科学界的桥梁。

浙ICP备12021560号-40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