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可造成大脑血管“连环堵塞”导致小鼠记忆变差、运动更慢 环球科学要闻
时间: 2025-03-20 08:51:14 | 作者: -25℃医用低温冰箱
产品介绍
NIH突然宣布大幅削减全美高校所获国家资助的间接经费比例,上限不允许超出15%,3日后(2月10日)生效
,称其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和NIH大幅削减间接经费的举措多方面违反了《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当日晚些时候,公立、私立大学和医院代表提起了另外两起诉讼,试图阻止 NIH 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针对这几起诉讼,当地时间 2 月 10 日晚,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的一名法官
此外,据STAT news消息,当地时间2月11日,美国华盛顿地区一名联邦法官也批准了一项临时限制令,要求政府机构
,并确认恢复其他同样“未经充分通知或合理解释”而被撤下的内容。(公众号“环球科学科研圈”,
最近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实时成像追踪了微塑料在脑血管中的移动和积累过程。为了实时追踪小鼠大脑中的微塑料,研究人员给它们提供被带有荧光物质的聚苯乙烯(普遍的使用的塑料材料,常见于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食品容器和玩具等日用品中)污染了的水。然后,他们使用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看到,荧光物质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慢慢的出现在小鼠大脑中。
他们发现,如果血管内有一块微塑料卡住,其他微塑料就会堆积在它后面,就像“车祸”一样。而且塑料碎片越大,越容易卡住。这表明,随着微塑料在小鼠大脑中移动,它们很可能会堵塞血管,造成类似血栓的情况,破坏大脑功能。结果也证明,那些暴露于微塑料的小鼠比未暴露的移动更慢,并且在衡量记忆功能的迷宫测试中表现不佳,很可能是因为大脑受到了影响。不过,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尚不清楚微塑料是否会对人脑造成类似的影响,因为人的血管不像小鼠那么小,血容量也更多,且血流速度更快一些。(The Guardian)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月11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闭幕。与会的数十个国家(包括法国、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在峰会结束之际共同发布《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该声明承诺以“开放”、“包容”、“透明”、“合乎伦理”、“安全”和“可信”的方式发展人工智能,并呼吁加强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但英国和美国拒绝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峰会上签署相关声明。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政府表示,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全球治理”的担忧,他们没办法签署该声明。另外,按照美国副总统的说法,对AI的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一个正在快速地发展的变革性行业”,现在的政策应该把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安全问题。然而,英国此前一直是人工智能安全理念的倡导者,于2023年11月举办了全球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
本次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由法国倡议召开,于当地时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开幕。目前印度有意继续承办该峰会,瑞士也有意在明年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峰会。(中国新闻网、BBC)
在哥伦比亚,有一个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1000多人在40岁就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绝大多数在50岁左右确诊阿尔茨海默病。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大的因遗传而患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家族。然而,该家族中的一位男子却是个例外,他目前已经70多岁,但还没再次出现任何认知衰退的表现。最近,一项发表于
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关,这个突变会导致大脑产生容易聚集成淀粉样斑块的蛋白。这项研究中的男性同样携带该突变,并且大脑中存在大量淀粉样蛋白,但研究之后发现,该男子大脑中的tau蛋白水平较低,并且tau蛋白仅存在于大脑中与视觉相关的区域。进一步研究显示,这名男子拥有9种与其他患病亲属不同的九种突变,其中6种此前从未与阿尔茨海默病联系到一起,但它们与神经炎症和蛋白质折叠等过程有关。研究者怀疑,
。与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比,该男子的大脑炎症程度较轻,这说明他的免疫系统可能对淀粉样斑块反应不剧烈。(
据《科学》新闻(ScienceNews)消息,因被指控操纵论文图像且多篇论文存在“数据完整性问题”,备受争议的淀粉样蛋白假说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神经科学家西尔万·莱内(Sylvain Lesné)近日辞去终身教授职务,辞职将于 3 月 1 日生效。
2006 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的莱内与其导师卡伦·阿什(Karen Ashe)共同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一种名为 Aβ*56 的淀粉样蛋白会导致大鼠记忆丧失,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这篇论文曾为淀粉样蛋白假说提供重要支持,成为本世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病论文之一。该假说认为,淀粉样蛋白 Aβ*56 在脑中积累,会引发神经元及其他细胞的连锁生化损伤,进而导致痴呆。后续基于该机制开发的实验药物失败后,这一假说的疑点逐渐浮出水面。2024 年,阿什在 PubPeer 网站上发文承认该论文使用了 2 张经过篡改的图像,但她坚称这些操作并没改变实验的结论。在除莱内之外所有论文合著者的要求下,该论文于 2024 年被撤回。彼时,该论文的引用量近 2500 次,是迄今被引次数最多的撤稿论文。近两年半以来,明尼苏达大学对莱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结果发现,除了已撤稿的《自然》论文,另外至少有 4 篇由莱内撰写的论文存在数据完整性问题,其中 3 篇与淀粉样蛋白有关。这 4 篇论文的引用量共计约 600 次。目前校方正在与期刊联系,沟通撤稿事宜。(《科学》新闻,公众号“环球科学科研圈”)
上一篇:南京丹德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