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壁垒及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分析
时间: 2025-01-11 15:09:32 | 作者: -25℃医用低温冰箱
产品介绍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血液制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采集血液、分离血浆、提纯有效成分等多个环节,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以确定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包含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等三大类产品。
血液制品是指从健康人体血浆、血清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作而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细胞有形成分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这些制品通常被用来医治各种疾病,如免疫缺陷、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等。
血液制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采集血液、分离血浆、提纯有效成分等多个环节,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以确定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包含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等三大类产品。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我国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这导致血液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新企业难以进入市场。政府对血液制品的原料采集、检测、存储、运输、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实行全链条严格监管,确定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种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也构成了行业壁垒,增加了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
血液制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涉及多个复杂步骤,包括血浆的采集、分离、纯化、病毒灭活等,需要高度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这导致新企业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生产技术,形成技术壁垒。
血液制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临床试验、产品研制和注册等环节。这导致新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难以进入市场。同时生产和运营也需要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这些成本也构成了行业的资金壁垒。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健康人的血浆,而血浆资源的采集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供血浆者的数量、采集频次和采集量等。这导致血浆资源相对稀缺,成为制约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在我国,原料血浆的采集和供应必须由依法审批设立的单采血浆站进行,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可以从事单采血浆活动。这种限制也构成了行业的原料壁垒。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血液制品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
我国血液制品消费结构以人血白蛋白为主,而国际市场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应用更广泛。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新增在营血浆站 33 家,全年共采集血浆 12079 吨,同比增长 18.6%。尽管近年来中国的无偿献血与血浆采集量呈现增长,但相较于医疗需求的极速上升,增幅仍显不足。行业整体依旧面临着“紧平衡”的供需局面。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规模超500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增长至 950 亿元。血液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主要由几家大规模的公司主导市场。这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品牌建设等方式巩固了市场地位,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例如,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设施和销售经营渠道,市场占有率较大。
近年来,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并购整合活跃,前五大血液制品公司已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占有率,表明行业日渐向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通过并购整合,公司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等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血液制品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机会。这些新产品将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血液制品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未来血制品需求量持续增长 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机会